电路
电路基础
最基本的定律
欧姆定律:U=IR
电源的有载工作:U=I(R+r), 其中R为电源内阻,r为负载电阻
功率和功率平衡:P=UI=EI−R0I2,其中R0为电源内阻
基尔霍夫定律
- KCL:电路中任意一个节点的电流代数和为0,即i=1∑nIi=0,其中Ii为流入节点的电流;
- KVL:电路中任意一个回路循行方向,回路中电压代数和为0,即i=1∑nUi=0,其中Ui为沿着循行方向的电压
KCL推广:可以将电路中的某个部分看作一个节点,流入这个部分的电流等于流出这个部分的电流;
KVL的电流表示:∑E=∑Uz=∑IR,其中E为电源电动势,Uz为电阻R两端的电压。
KVL推广:对于一个开路,开口电压U等于电源电动势E−IR。
使用基尔霍夫定律时,应先标注出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,然后按照参考方向写出方程,最后解方程。
电位的概念:电路中某点相对于参考点的电势差。
电路分析方法
一端口电路:将多个元件看作一个整体,只有两个端口与外部连接。如果两个一端口网络的端口处伏安特性相同,则这两个网络等效。
串联电路:R=R1+R2+⋯+Rn,U=U1+U2+⋯+Un,I=I1=I2=⋯=In
并联电路:R1=R11+R21+⋯+Rn1,U=U1=U2=⋯=Un,I=I1+I2+⋯+In
电压源模型:电压源与电阻串联,电压源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,电阻等于电源内阻。
电流源模型:电流源与电阻并联,电流源的电流等于电源电流,电阻等于电源内阻。
二者的互相转化:对于一个电压源E内阻R0与RL串联,可视为一个电流源Is内阻R0与RL并联,其中Is=R0E即E=IsR0。
支路电流法:对于一个电路,将电路中的每个支路的电流都标注出来,然后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列出方程,最后解方程。一般来说,对于一个n个节点b条支路的电路,需要列出n−1个KCL方程,b−n+1个KVL方程,共b个方程,从而解出b个未知数(就是各个支路的电流)。
节点电压法:对于两个节点之间的若干支路,电流可通过基尔霍夫定律或者欧姆定律计算,再根据基尔霍夫定律,节点处的电流流入等于流出列方程。
电路定理
Thevenin 定理:任何线性电路都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和一个串联电阻来等效。
叠加定理:线性电路中,各个电源分别作用时,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等于各个电源分别作用时,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的代数和。
叠加定理的使用:将电路中的电源分别作用,求出各个电源作用时的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,然后将这些电压代数和,即可得到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。具体来说,将所有不作用的电压源视为短路,所有不作用的电流源视为开路。
Norton 定理:任何线性电路都可以用一个电流源和一个并联电阻来等效。
Thevenin 定理的使用:将两个端口短路,求出两个端口处的电流,即可得到等效电流源的电流,然后将两个端口开路,求出两个端口处的电压,于是可得到等效电流源的内阻。
此外,还有非线性的电阻,伏安特性曲线U=f(I)不是一条直线,而是一条曲线,这样的电阻称为非线性电阻。
非线性电阻的分析需要指明工作电流和工作电压,R=IU,其中U为工作电压,I为工作电流,事实上R就是在这个点函数f的导数,即R=dIdU。
(待补充)
几个常见的电路元件
电阻
R=iuu=Ri(r.1)(r.2)
(r.2)式子两边乘以i并从0到t积分,得到:
∫0tuidt=∫0tRi2dt
表明电能全部消耗在电阻上,即电阻是耗能元件。
电感
L=iNΦ(l.1)
电感L的单位是亨利(Henry),1H=1AV⋅s,即1H的电感,当电流变化率为1A/s时,其两端电压为1V。磁通量Φ的单位是韦伯(Weber),1Wb=1m2V⋅s,即1Wb的磁通量,当磁场变化率为1T/s时,其面积为1m2。
当电感元件的磁通量或者电流发生变化时,会产生电动势:
eL=−dtdΦ=−Ldtdi
根据基尔霍夫定律:
u+eL=0u=−eL=Ldtdi(l.2)
类似地,(l.2)两侧乘以i并从0到t积分,得到:
∫0tuidt=∫0iLidi=21Li2(l.3)
可见得电流增大,磁场能量增大,电能转化为磁能,反之磁能转化为电能,也就是说电感不消耗能量,是储能元件。
电容
C=uq(c.1)
电容C单位是法拉(Farad),1F=1VC,即1F的电容,当电压变化率为1V/s时,其两端电荷为1C。
当电容元件的电荷量或电压发生变化时,会产生电流:
iC=dtdq=Cdtdu(c.2)
(此式子中u和i参考方向相同)
将(c.2)式子两侧乘以u再从0到t积分,得到:
∫0tiCudt=∫0uCudu=21Cu2(c.3)
可见得电压增大,电场能量增大,电能转化为电场能量,反之电场能量转化为电能,也就是说电容不消耗能量,是储能元件。
此处的L、C、R可以理解为分别对应于机械系统中的质量m、弹簧常数k、阻尼系数b,三者在此处先规定为常数(实际情况更复杂);u、i可以理解为分别对应于机械系统中的位移x、速度v。
(本章内容下次补充,非考点范围的RC RL电路)
正弦交流电路
几个最基本的公式:
f=T1ω=T2π=2πf
正弦电流的表示:
i=Imsin(ωt)(ac.i.1)
其中Im为电流的最大值,也称为峰值电流,单位是安培(Ampere);但是实际上,我们更多地使用有效值,即:
∫0Ti2RdtIeff=Ieff2RT=T1∫0Ti2dt=T1∫0TIm2sin2(ωt)dt=T1∫0T2Im2(1−cos(2ωt))dt=2TIm2(∫0Tdt−∫0Tcos(2ωt)dt)=2TIm2(T−0)=2Im2=2Im(ac.i.2)
类似地可以计算出
u=Umsin(ωt)(ac.u.1)
其中Um为电压的最大值,也称为峰值电压,单位是伏特(Volt);类似于上面的推导我们可以得出其有效值为:
Ueff=2Um(ac.u.2)
相位和初相位:
i=Imsin(ωt+ψ)
在这种情况下i0=Imsinψ,ψ称为初相位,单位是弧度(radian);而ωt+ψ称为相位,单位也是弧度。
正弦量的表示,根据欧拉公式:
ejθ=cosθ+jsinθ
可以将一个特定的正弦量表示为一个复数A:
A=a+jb=rcosψ+jrsinψ=r(cosψ+jsinψ)=r⋅ejψ
或者简写为:
A=rψ
其中r称为幅值,ψ称为相位,A称为复数。
由于ω已知在同一个电路中通常是相同的,我们只需要考虑初相位的差异,就可以通过复数表示正弦量,称为相量。
U˙=U(cosψ+jsinψ)=Uejψ=UψI˙=I(cosψ+jsinψ)=Iejψ=Iψ(ac.u.3)(ac.i.3)
注意这些标识,我们再来整理一下
量 |
瞬时值 |
有效值 |
峰值 |
相量 |
电压 |
i |
U |
Um |
U˙ |
电流 |
u |
I |
Im |
I˙ |
这些标志在后面的分析中会经常用到,千万不要搞混了。
电阻和交流电路
i=Ruu=Ri=RUmsin(ωt)=2Isin(ωt)=RImsin(ωt)=2RIsin(ωt)=2Usin(ωt)(ac.r.1)(ac.r.2)
由此可见:
- 频率不变;
- 大小关系为U=RI;
- 相位关系为ψu=ψi,即相位差φ=ψu−ψi=0。
- 相量关系U˙=Uψu=RIψi=RI˙
- 功率关系:
瞬时功率p平均功率P=ui=2Isin(ωt)⋅2Usin(ωt)=UmImsin2(ωt)=2UmIm(1−cos(2ωt))≥0=T1∫0Tpdt=2UmIm(T1∫0Tdt−T1∫0Tcos(2ωt)dt)=2UmIm(1−T1∫0Tcos(2ωt)dt)=2UmIm=UI=RI2=RU2
电感和交流电路
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为u=Ldtdi。代入(ac.i.1),得到:
iu=Imsin(ωt)=2Isin(ωt)=Ldtdi=ωLImcos(ωt)=2ωLIcos(ωt)=2ωLIsin(ωt+2π)=2Usin(ωt+2π)(ac.l.1)(ac.l.2)
由此可见:
- 频率不变;
- 有效值的关系:U=IωL或者I=ωLU;
- 电压超前电流2π,即ψu=ψi+2π,即相位差φ=ψu−ψi=2π。
感抗:XL=ωL=2πfL
则有U=XLI;
注意,感抗只是电压和电流的幅值或者有效值之比,不是瞬时值之比,即iu=XL,事实上电压和电流成导数关系,即u=XLdtdi=XImsin(ωt+2π)。
那么,对于相量,U˙=Uej2π,I˙=Iej0:
I˙U˙U˙=Iej⋅0Uej⋅2π=IUej⋅2π=jXL=jI˙XL=jI˙ωL
功率的计算:
瞬时功率p平均功率P=ui=2Isin(ωt)⋅2Usin(ωt+2π)=2UIsin(ωt)cos(ωt)=UIsin(2ωt)=T1∫0Tpdt=2UI(T1∫0Tsin(2ωt)dt)=0
由于电感不消耗能量,所以平均功率为0,只有电源和电感元件之间的能量转化,我们将这种能量转化的规模用无功功率(瞬时功率的幅值)来表示,即:
Q=UI=XLU2=XLI2
单位为伏特安培乘以秒,即瓦特秒(Watt second),也称为乏(Var)。
电容和交流电路
电容的电压电流关系为i=Cdtdu。代入(ac.u.1),得到:
ui=Umsin(ωt)=2Usin(ωt)=Cdtdu=ωCUmcos(ωt)=2ωCUcos(ωt)=2ωCUsin(ωt+2π)=2Isin(ωt+2π)(ac.c.1)(ac.c.2)
由此可见:
- 频率不变;
- 有效值的关系:I=ωCU或者U=ωCI;
- 电流超前电压2π,即ψi=ψu+2π,即相位差φ=ψu−ψi=−2π。
容抗:XC=ωC1=2πfC1
则有U=XCI;
注意,容抗只是电压和电流的幅值或者有效值之比,不是瞬时值之比,即iu=XC,事实上电流和电压成导数关系,即i=XCdtdu=XImsin(ωt+2π)。
那么,对于相量,U˙=Uej2π,I˙=Iej0:
I˙U˙U˙=Iej⋅0Uej⋅2π=IUej⋅2π=−jXC=−jI˙XC=−jωCI˙=jωCI˙
功率的计算:
瞬时功率p平均功率P无功功率Q=ui=2Isin(ωt+2π)⋅2Usin(ωt)=2UIsin(ωt+2π)cos(ωt)=−UIsin(2ωt)=T1∫0Tpdt=2UI(T1∫0T−sin(2ωt)dt)=0=−UI=−XCU2=−XCI2
上述三种元器件的串联
分压关系和阻抗三角形、电压三角形
假设一个电路有一个电阻R,一个电感L,一个电容C,并联在一起,电压为u,电流为i,则有:
uU˙=Ri+Ldtdi+C1∫idt=RI˙+jωLI˙+jωCI˙=I˙[R+j(XL−XC)]
将式子里面的R+j(XL−XC)记为Z,则有:
Z=R+j(XL−XC)=R2+(XL−XC)2ej⋅arctanRXL−XC=∣Z∣ejφ
其中∣Z∣称为阻抗模,IU=R2+(XL−XC)2=∣Z∣,单位为欧姆(Ohm);φ称为阻抗的幅角,φ=arctanRXL−XC,单位为弧度,即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差。
可以将阻抗的复数形式理解为,实部为“阻”,虚部为“抗”,即阻抗的实部为电阻,虚部为电抗,电抗有两种,一种是感抗,一种是容抗;既表示了大小关系∣Z∣,也表示了相位关系φ。
功率的计算与功率三角形
对于iu瞬时功率p平均功率P无功功率Q=Imsin(ωt)=Umsin(ωt+φ)=ui=UmImsin(ωt+φ)sin(ωt)=UIcos(φ)−UIcos(2ωt+φ)=T1∫0Tpdt=T1∫0T[UIcos(φ)−UIcos(2ωt+φ)]dt=T1[UIcos(φ)∫0Tdt−UI∫0Tcos(2ωt+φ)dt]=T1[UIcos(φ)T−0]=UIcosφ=ULI−UCI=XLI2−XCI2=∣Z∣I2sinφ=UIsinφ
可见,功率不仅与电源(发电机)的端电压和输出电流的有效值的乘积有关,还与负载的参数有关(因为负载会影响到φ),我们称cos(φ)为功率因数 。
定义视在功率: S=UI=∣Z∣I2
如果用直角三角形描述这个功率的关系,可以得到:
阻抗的串并联
串联
Z=∑Zk=∑Rk+j∑Xk=∣Z∣ejφ=∣Z∣φ
并联
Z1=∑Zk1
三相交流电
三相电压频率相同、相位差为 32π 的三个正弦电压称为三相电压,三相电压的有效值相等,称为对称三相电压。
三相电路的连接方式分为:
- 星形连接(Y形连接)
- 三角形连接
相电压与线电压
发电机通常使用星形连接,即将三个末端连在一起,这个点称为中性点,中性点引出的导线称为中性线(或者零线),从始端引出的三根导线称为相线或者端线(俗称火线),中性线与任意一个相线的电压称为相电压,相电压的有效值一般记作UP;任意两端间的电压称为线电压,线电压的有效值为UL。
用相量表示相电压和线电压:
U˙12=U˙1−U˙2U˙23=U˙2−U˙3U˙31=U˙3−U˙1
容易求出,相电压的矢量差为线电压,线电压超前于相电压 6π,并且有效值的大小关系为:
UP=3ULUL=3UP
在中国大陆地区,三相电压的有效值为 220V,线电压的有效值为 380V≈3×220。
负载星形连结
在三相四线制中,很显然相电流和线电流是相同的。
设电源的相电压分别为U˙1=U10∘,U˙2=U2−120∘,U˙3=U3120∘,负载的阻抗分别为Z˙1=Z1φ1,Z˙2=Z2φ2,Z˙3=Z3φ3,则三个相电流的相量为:
I˙1I˙2I˙3其中φ1φ2φ3=Z˙1U˙1=∣Z1∣U1−φ1=Z˙2U˙2=∣Z2∣U2−120∘−φ2=Z˙3U˙3=∣Z3∣U3120∘−φ3=arctanR1X1=arctanR2X2=arctanR3X3
中性线的电流I˙N=I˙1+I˙2+I˙3。
当负载均衡时,即Z1=Z2=Z3,则φ1=φ2=φ3,此时中性线的电流为零。
这个时候中性线就可以被拆除,这样就可以节省一根导线,这种连接方式称为三相三线制。这种情况一般见于对称的三相负载,比如三相电机。
对于负载不均衡的情况,使用相量分别计算即可。
当出现负载短路时,考虑到短路处的电流过大导致熔断,此时这个支路其实断开而其他支路不受影响;对于中性线断开的情况(或者说三相三线制),未短路的两个支路相当于串联接在了线电压上。
负载三角形连结
三角形连结是指将三个负载分别连接在三相电源的三个相线上。
各相负载的电流有效值为:
I12I23I31=∣Z12∣U12=∣Z23∣U23=∣Z31∣U31
相位差:
φ12φ23φ31=R12X12=R23X23=R31X31
负载的线电流根据基尔霍夫定律,有:
I˙1I˙2I˙3=I˙12−I˙31=I˙23−I˙12=I˙31−I˙23
当负载均衡时,即Z12=Z23=Z31,则φ12=φ23=φ31,此时:
I12=I23=I31=IP=∣Z∣UP
φ12=φ23=φ31=φ=arctanRX
此时,线电流和相电流的关系为:
- 线电流相位比相电流滞后 6π
- 大小关系:IL=3IP
功率
总功率是三个相功率之和,当负载均衡时,三个相功率相等:
P=3PP=3UPIPcosφ(ac.3.P.1)
UL=3UPIL=3IP
UL=UPIL=3IP
代入 (ac.3.P.1) 式,得到:
P=3ULILcosφ(ac.3.P.2)
同理,视在功率和无功功率也可以得到类似的关系:
SQ=3ULIL=3ULILsinφ
交流电的小结
- 相电压(UP)的有效值相等,称为对称三相电压
- 三相电路的连接方式分为星形连接(Y形连接)和三角形连接
- Y连接时三相电压的相量差为线电压(UL),线电压超前于相电压 6π,并且有效值的大小关系为:UP=3UL;相电流和线电流相等
- 负载Y形连接,就是三相四线制;负载均衡时,三相电路的中性线电流为零,此时可以拆除中性线,这种连接方式称为三相三线制
- 负载三角形连接,三相电路的线电流和相电流的关系为:IL=3IP,线电流相位比相电流滞后 6π
磁路
基本物理量
- 磁感应强度:B,单位:T(特斯拉)
- 磁通量:Φ=BS,单位:Wb(韦伯)
- 磁场强度:H=μB,单位:A/m(安培/米)
- 磁导率:μ=HB,单位:H/m(亨利/米)
- 真空磁导率:μ0=4π×10−7H/m;
相对磁导率:μr=μ0μ=B0B
安培环路定理
∮H⋅dl=∑H⋅dl=NI
即,磁场强度沿闭合回路的线积分等于回路上的电流的代数和。
磁饱和与磁滞性
磁饱和:当磁场强度增加时,磁感应强度不再增加,称为磁饱和。
磁滞性:磁滞性是指材料中磁感应强度总是滞后于外磁场强度的变化的性质。
根据磁性能,磁性材料分为:
- 软磁材料:磁滞回线较窄,矫顽磁力较小
- 永磁材料:磁滞回线较宽,矫顽磁力较大
- 矩磁材料:磁滞回线近乎矩形,剩磁大,矫顽磁力小,稳定性良好。
电磁关系
主磁通Φ、漏磁通Φσ与电动势的关系:
e=−NdtdΦeσ=−NdtdΦ(ac.4.1)(ac.4.2)
根据KVL:
u=Ri−e−eσ(ac.4.3)
其中 R 为线圈导线的电阻。
如果忽略电阻和漏磁通,
U˙=RI˙−E˙−E˙σ≈−E˙
功率损耗:
-
铜损:PCu=RI2
其中 R 为线圈导线的电阻,I 为线圈电流的有效值。
-
铁损:PFe=KfΦ2
- 铁损中的磁滞损耗:ΔPh
- 铁损中的涡流损耗:ΔPe
变压器
电压变换关系
E1=2E1m=22πfN1Φm=4.44fN1Φm
同理,E2=4.44fN2Φm。
根据KVL:
U˙1U1E˙2当变压器空载时,I˙2U20=U2=R1I˙1−E˙σ1−E˙1≈−E˙1≈E1=4.44fN1Φm=R2I˙2−E˙σ2+U˙2=0=E˙2=4.44fN2Φm
匝比(变比):
U20U1≈E2E1=N2N1=K
三相变压器的 Y / Y0 连接
线电压之比也等于匝比:
U2U1=3UP23UP1=K
三相变压器的 Y0 / Δ 连接
线电压之比:
U2U1=UP23UP1=3K
电流变换
结论:变压器的电流变换比等于电压变换比的倒数K1。
阻抗变换
电压为K倍,电流为K1倍,阻抗为K2倍。
变压器型号
例子:SJL-1000/10,其中:
- S:三相(D:单相)
- J:油浸自冷式
- L:铝线圈
- 1000:额定容量为1000kVA
- 10:高压绕组的额定电压为10kV
额定值
-
额定电压U1N、U2N:
- 单相:U1N,一次侧的电压;U2N,二次侧的空载的电压
- 三相:U1N,一次侧的线电压;U2N,二次侧的线电压
-
额定电流I1N、I2N:
- 单相:I1N,一次侧的电流;I2N,二次侧的电流
- 三相:I1N,一次侧的线电流;I2N,二次侧的线电流
-
额定容量SN:
- 单相:SN=U2NI2N≈U1NI1N
- 三相:SN=3U2NI2N≈3U1NI1N
输出功率P2=U2I2cosφ2,其中φ2为二次侧的功率因数。
一次侧的输入功率P1=P2+PFe+PCu,其中PFe为铁损,PCu为铜损。
η=P1P2,称为变压器的效率,一般η>0.95;负载在额定容量的50 75%时,效率最高。
-
额定频率fN:50Hz或者60Hz
特殊变压器
- 自耦变压器:一次侧和二次侧共用一部分线圈,一般用于降压
- 电流互感器:一般用于测量电流
交流电动机
graph LR
A[电动机] --> B[交流电动机]
B --> E[异步电动机]
B --> F[同步电动机]
E --> G[三相电动机]
E --> H[单相电动机]
A --> C[直流电动机]
旋转磁场
定子三相绕组通入三相交流电。三相交流电的相位差为 32π,这个相位差导致了连接在三相绕组的三个线圈相位有规律的变化,可以视为是在“旋转”,因此导致了内部转子跟着旋转起来。就是说定子没有转,但是电流在周期性变化,就和“电流不变而定子在转”等效。
如果需要调节电机的旋转方向,就需要对其两根进线进行调换,这样形成的磁场和调换之前的恰好相反,也就使得电机能反转。
旋转磁场的极对数P与三相绕组的排列有关。转速与极对数的关系:
n0=p60f1
单位:转/分
转差率
电动机转子和磁场旋转方向一致,但是n<n0,这个差值称为转差率,这是因为转子的转动是磁通切割转子的导条,这个前提就是二者不是完全同步的。转差率:
s=(n0n0−n)×100%
也可以写作:n=(1−s)n0
异步电机运行中,一般s=(1∼9)%。
含三相异步电机的电路分析
三相异步电机的电磁关系和变压器类似。
旋转磁场的磁通Φ:
U1≈E1=4.44f1N1ΦΦ≈4.44f1N1U1
定子感应电动势的频率(等于电源的频率):
f1=60pn0
转子的感应电动势频率:
f2=60n0−np=sf1=f1
转子感应电动势:
E2=4.44f2N2Φ=4.44sf1N2Φ
当转速n=0 时,f2最大,此时E2最大,记为E20,即:
E20=4.44f1N2ΦE2=sE20
转子的感抗X2:
X2=2πf2Lσ2=2πsf1Lσ2
类似的,n=0 时,X2最大,记为X20,即:
X20=2πf1Lσ2X2=sX20
转子电流:
I2=R22+X22E2=R22+s2X202sE20⎩⎨⎧ss=0→I2=0(n=n0)=1→I2=R22+X202E20(n=0)
功率因素:
cosψ2=R22+X22R2=R22+s2X202sX20
- 当s很小时,cosφ2≈1,功率因数接近于1,电机效率高;
- 当s很大时,cosφ2∝s1,电机效率低。
我们分析可知,这上面的所有物理量都与转差率,或者说与转速有关
转矩
转矩公式
T=KTI2Φcos(ψ2)=KR22+s2X202sR2U12(ac.5.1)
- 额定转矩TN:
T=602πnP=9550nP
那么额定转矩TN=9550nNPN 单位:N⋅m
- 最大转矩Tmax:
令dsdT=0,得到S=Sm=X20R2,代入转矩公式Tmax=K2X20U12
负载转矩不得大于最大转矩,否则堵转。
- 过载系数
λ=TNTmax
一般λ在1.8~2.2
- 起动转矩Tst
起动时n=0,s=1,代入转矩公式,Tst=KR22+X202R2U12
若Tst>T2则电动机可以起动,否则不能。
- 起动能力
Kst=TNTst
转矩平衡条件:
- 转子轴上的转矩T2=T−T0,其中T0为转子的机械转矩
- 空载转矩:T0
- 输出转矩:T2=T−T0≈T
- 负载转矩:TZ
- 当TZ=T2时,电动机处于稳定转速
- 当TZ>T2时,电动机加速
- 当TZ<T2时,电动机减速
负载对电动机运行的影响:电动机的电磁转矩随负载变化自动调整,称为自适应负载能力。
U1对机械特性的影响:随着U1减小,Tmax减小,Tst减小。
起动
- 直接起动:
电动机的起动电流很大,会导致电网电压下降,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,因此不常用。
- 降压启动:
通过星形-三角形换接,或者自耦降压
- 转子串电阻起动:
绕线式电机
降压启动
星形-三角形换接
三角形连结时,IlΔ=3ZUl
星形连结时,IlY=3ZUl
因此,降压起动,电流为三分之一
类似地,TstY=31TstΔ
- 仅适用于正常运行为三角形连结的电动机
- 换接适用于轻载或者空载
自耦降压起动
- 适用于容量大、或者正常运行时为Y连结而不能使用Y−Δ起动的鼠笼式异步电动机
电机调速
- 无极调速:改变电源频率
- 变极调速:改变极对数P,改变电机的转速
制动
- 能耗制动:断开交流电流,通入直流电流
- 反接制动:将电动机的两根进线交换,使得电动机反转,此时电动机的转矩方向与负载转矩方向相反,从而实现制动
- 发电反馈制动:电动机转子速度大于旋转磁场速度,驱动转矩变为制动转矩
铭牌数据
例子:Y132M-4,其中:
- Y:三相异步电动机
- 132:基座中心高,单位:mm
- M:基座长度代号,单位:mm
- 4:磁极数(极对数的两倍)
其他内容参考课本,这里不再赘述。
模拟电路
半导体器件
本证半导体、杂质半导体和PN结
本征半导体:在半导体中,每个原子都有四个价电子,当半导体中的原子数目足够多时,每个原子都可以与四个相邻原子共享一个价电子,形成共价键,这样的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。
杂质半导体:在半导体中,掺入少量杂质,使得半导体中的原子数目不足以与相邻原子共享四个价电子,这样的半导体称为杂质半导体。分为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。
N型半导体:掺入的杂质原子有五个价电子(如磷、砷、锑),其中四个价电子与相邻原子共享,而剩下的一个价电子处于自由状态,这样的半导体称为N型半导体。
P型半导体:掺入的杂质原子有三个价电子(如硼、镓、铟),其中三个价电子与相邻原子共享,而剩下的一个价电子处于缺电子状态,这样的半导体称为P型半导体。
PN结:将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的晶体片背靠背地粘合在一起,使得P型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与N型半导体中的空穴结合,形成一个电子云,这样的结构称为PN结。
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,当 P 接入正电压,N 接入负电压时,正向电流较大、电阻较小,为导通状态(正向偏置);当 P 接入负电压,N 接入正电压时,正向电流较小、电阻较大,为截止状态(反向偏置)。
温度越高,反向电流越大。
二极管分为:点接触型、面接触型、平面型。
二极管的伏安特性
主要参数:
- 最大整流电流IOM:允许流过二极管的最大正向电流。
- 反向工作峰值电压URWM:保证二极管在反向工作时不会击穿的最大反向电压。
- 最大反向电流IRM:二极管加最高反向电压时的反向电流。
二极管小结
- 正向偏置:正向导通,正向的电阻较小,正向的电流较大
- 反向偏置:反向截止,反向的电阻较大,反向的电流较小
- 反向击穿:反向电压超过反向工作峰值电压时,二极管会击穿,反向电流急剧增大,二极管会被烧毁
二极管的反向电流受温度影响较大,温度越高反向电流越大。
对于理想二极管,正向导通的时候压降为0,反向截止的时候二极管相当于断开。
二极管的分析方法:将其视为断路,比较两侧的电势。
稳压二极管
文雅二极管在工作时加反向电压。工作状态为反向击穿,此时电压变化很小但是电流变化较大,使用时应加限流电阻。
主要参数:
- 稳定电压UZ:稳压二极管在工作时(反向击穿)的电压。
- 电压温度系数αU:环境温度每变化 1 开尔文,稳压二极管的稳定电压变化的百分比。
- 动态电阻rz=ΔIZΔUZ:稳压二极管在工作时的动态电阻,rZ 越小,稳压性能越好。
- 最大稳定电流IZM、稳定电流IZ
- 最大允许耗散功率PZM=UZIZM
三极管
三极管的结构
- NPN 三极管:P 型半导体夹在两个 N 型半导体之间
- PNP 三极管:N 型半导体夹在两个 P 型半导体之间
三极管电流分配和放大原理
三极管的电流关系:
IE=IB+IC
因为$I_B 远小于 I_C,所以可以近似认为I_E \approx I_C$。定义静态电流放大系数:
βˉ=IBIC
动态电流放大率,基极电流的较小的变化放大为集电极电流较大的变化:
β=ΔIBΔIC
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规律
以 NPN 型三极管为例,发射结正向偏置,集电结反向偏置。
- 发射结正向偏置,发射区的电子扩散进入基区,并不断从电源获取新的电子,形成发射极电流IE;由于基区的空穴浓度比发射区的自由电子浓度小得多,空穴向发射极的扩散忽略不计;
- 发射区扩散到基区的电子主要聚集在发射结,而靠近集电结的电子密度较低,因而自由电子会继续向集电结扩散,过程中不断与基区的空穴结合;由于基区接电源的正极,基区中的电子不断被拉走,使得基区的空穴不断得到补充,形成了电流IBE——基本上等于基极电流IB;由于基区很薄而且掺杂度不高,绝大部分的电子都最终到了集电结的边缘;
- 由于集电结的反偏,阻挡了集电区的自由电子往基区扩散,但是能反过来把发射区扩散上来的自由电子拉到几点去,形成了集电极电流ICE——基本上等于集电极电流IC;除此以外,集电区的少数载流子(空穴)和基区的少数载流子(自由电子)相向运动,形成了少量的集电极电流ICBO——数值很小因为都是少数载流子,但是受温度影响很大而且与外界电压关系不大。
严格意义上,三极管的电流关系为:
βˉ=ICBICE=ICBO+IBIC−ICBO≈IBIC
根据已知,IC远大于IB,而且对于一个很小的ΔIB,会引起一个很大的ΔIC。
小结
外部条件:发射结正向偏置,集电结反向偏置。
NPN 型三极管,集电极电位最高,发射极电位最低;PNP 型三极管,集电极电位最低,发射极电位最高——而且都是负值,因为电流从发射极流入,方向和 NPN 是反的。
三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
探究共发射极接法的特性曲线。
对于上述电路图,输入特性曲线(非线性):
对于UCE为常数时,基极电流IB随UBE的变化关系
当发射结电压大于死区电压时才会出现IB
输出特性
- 放大区
在放大区,IC=βIB,为线性区,具有恒流源特性。放大区,发射结正偏,集电结反偏。
- 截止区
IB<0,有IC=0,为截止区,具有开路特性。截止区,发射结反偏,集电结反偏。
- 饱和区
UCE≤UBE,有βIB≥IC,为饱和区,发射结正偏,集电结正偏。
基本放大电路
实质是将小能量的信号通过三极管的控制作用,将放大电路直流电源的能量转化为交流输出。
对放大电路的要求:
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
放大电路无信号输入时的电路状态。
UCC=UCE+ICRC
IB=RBUCC−UBE≈RBUCC
IC=βIB
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
放大电路有(交流)信号输入时的电路状态。此时电容视为短路,并简化电路图为:
输入回路,对于一个极小的ΔUBE,近似认为晶体管电流的变化量与其线性相关,即:
rBE=ΔIBΔUBEUCE=ibubeUCE
对于小功率二极管,rBE≈200Ω+(1+β)IE26mV,其中β为静态电流放大系数,IE为静态电流。
对于输出回路,晶体管放大系数β:
β=ΔIBΔICUCE=ibicUCE
一般情况下,β在20~200之间。
输出电阻(阻值很高):
rCE=ΔICΔUCEIB=icuceIB
因此,对于微变,将晶体三极管可等效为:
使用相量推导电压放大倍数Au:
Au=U˙iU˙o=I˙brbe−βI˙brce=−βrberce
其中rce为RC与RL并联后的电阻。如果RL未接入(断路),则Au=−βrbeRC。
对于输入电阻,ri=I˙iU˙i,希望信号源获得的输入电流足够小,因此输入电阻应较大。
由于ri为RB与rbe并联后的电阻,当RB很大时,ri≈rbe。
对于输出电阻,ro=I˙oU˙o。输出电阻表示了放大电路带负载的能力。一般希望较小的输出电阻。
要求ri,一般先断开负载RL,另输入电压为0,外加电压U˙o,求I˙o:
I˙o=I˙c+I˙RCI˙b=0I˙c=0ro=I˙oU˙o=I˙RCU˙o=RC
运算放大器
运算放大器的电压传输特性
运算放大器的